时间:2014-03-0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李守才,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1954年出生于上海,1971年进宜兴均陶工艺厂,师从老艺人张浩元学习堆花技艺,1984年创建“宜兴均陶堆花特艺工作 室”,1991—1992年在北京中央工艺美院陶瓷艺术系成人大专班脱产学习一年。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被评为宜兴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 带头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技术能手;全国劳动 模范、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等,2010年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宜兴陶瓷堆花艺术,以其独有的“大拇指堆贴”的技艺,在浩瀚的中国陶瓷艺苑中,与紫砂、均陶,并称“宜兴陶艺三绝”。近年来,由于“紫砂热”持续升温,紫砂以外的其他陶艺从业人员纷纷改行,投身紫砂艺术,于是“五朵金花”呈现一枝独放的尴尬局面。然而有“堆花艺王”之称的李守才,却以一种执着的精神,坚守在堆花技艺的岗位上四十多年。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堆花题材和表现技法,首创“立体半浮雕堆贴法”、“累雕堆贴法”,并将堆花艺术从日用陶的附属装饰发展为一项独特的陈设工艺品,如今堆花已被广泛移植到紫砂、青瓷等门类的装饰中。
问:李大师,今年上半年举办了《陶都风》深圳展,听说这次又是盛况空前,作为亲历者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情况吧!
李守才: 从5月10日到22日,一共展出了244多件(套)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和美彩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向深圳及珠三角各界展示宜兴陶瓷的厚重文脉和技 艺水平。这次展览对参展作品的甄选设定了较高门槛,确保了参展作品的典型性、权威性和代表性。其中,展品制作者要求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包括18位国家 级大师、6位省级大师、27位省工艺美术名人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等级奖作品作者。今年评选的“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的作品也有入选,并成 为充满活力的亮点。为了让“陶都风”深圳展较“北京展”、“上海展”更具文化冲击力和影响力,我市还专门组成评审小组,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严格的遴选,力 求244多件(套)展品都是“名人新作”和“新人力作”。
问:除展览外,还有哪些活动?
李守才:在展览期 间,还举办了陶瓷艺术讲座,邀请陶艺大师和业内专家针对宜兴陶瓷的文化发展历史和收藏知识进行讲解,展厅内还安排了陶艺家进行紫砂、均陶堆花等陶艺的现场 制作表演。展览现场还播放了有关陶瓷艺术的电视专题片和科教片,全方位地介绍陶都宜兴的秀山丽水及其灿烂的陶瓷文化。
问:这次展览“五朵金花”都有展出,但仍然以紫砂为主,对此你有何感受?
李守才: 紫砂仍是这次展览的主角,占总量的80%以上。但是均陶展出的,是展览的一大亮点。在展览现场,《麒麟献瑞》、《四方平安》等均陶新品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比如吴娟的《松鹤朝阳》,在器皿的口上于鹤顶上点上红釉彩,十分抢眼出彩,这些均陶展品在传承均陶传统的基础上,造型新颖,釉色丰富,亮点突出,一经展 出,受到各大媒体和相关行业的关注,并成为收藏家的新宠。
问:近年来,由于“紫砂热”,人们对“世界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早已耳熟能详,而对其余的几朵金花则知之甚少。请您简要一下均陶堆花。
李守才: 均陶是陶瓷百花园中的奇葩,远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均陶美在釉色,绚丽多彩。有蓝均、红均、铜均、白均等数十种,又以蓝均釉最为珍贵,赢得“灰中有蓝晕,艳 若蝴蝶花”的美称。“堆花”是均陶的传统装饰,宜兴均陶堆花又称贴花,是一门在世界陶艺领域中,仅在宜兴地区独有的装饰绝活,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 秋”。用大拇指作笔,宜兴得天独厚的五彩色泥为墨,凭借艺人日积月累深厚的大拇指功力,“搓、捻、抹、揿、捺”等指法灵活运用,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精美画 面,或山水风光、或花草嘉木、或飞禽走兽……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宜兴均陶独特的成型技法和均釉釉色,彰显了宜兴均陶的文化成就。所谓文化成就,就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地域特性,很东方,很古老,很传统,又很时尚,很质朴,很高贵。
问:“堆花”是均陶的重要装饰手法,又叫“贴花”,是一门古老的技艺,请您介绍一下她的发展历史?
李守才: 均陶堆花是从几千年历史的印纹陶、陶塑等早期陶瓷装饰手法演变发展而来,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法。均陶堆花早期叫“扒花”,亦称“贴花”。即以拇指 做笔,以宜兴特有的五彩色泥为材质,用各种色泥,在陶坯上按照不同的形象造型,堆贴出花鸟、山水、人物、走兽等各种不同形态装饰画面的独特的传统工艺。凭 借着艺人日积月累的拇指功力,拓、搓、行、掀、撕等基本手法,灵活运用,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韵味和馥郁的民间艺术风格。
早在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部落的居民就在手制陶器上,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化妆土彩绘各种几何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图案装饰。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印 纹陶器。到了汉代时期陶器的装饰,采用的是浅刻、刮制、浅雕、堆塑、捏制、印戳、粘接等综合性手法表现出来的,从晋代时期的青瓷器皿“谷仓”的装饰手法来 看,集于捏塑、堆贴、刻划、印戳、浅雕、浮雕、粘接等手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装饰,与前期陶制品相比,粗中有细,较突出浮雕的立体效果。陶瓷历史的发展和陶瓷 器皿装饰手法的演变,为近代均陶堆花工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均陶堆花工艺创始期应为南宋,兴盛发展期为明末清初,成熟期为清代中晚期形成了大拇指堆花技艺。不过装饰以日用品为主,各时期的堆花制品有不同的特征和各 自的装饰艺术风格。陶器的形体,画面装饰,使用的釉色烧成,以及所用的辅助工具和工艺手法都不尽相同。 当今,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均陶堆花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其他艺术形式中的精华,创作题材注重创意,装饰手法也有所突破。原先均陶堆花工艺的装饰,仅仅局限 在缸类、坛类的几个品种,现发展到盆、瓶、钵、签筒、壁画、文房用具等;从单一的堆花用泥,发展到配制多种色彩色泥,及各种丰富色彩变化釉料;在继承传统 工艺手法的同时,大胆尝试各种新技法,首创了“高浮雕堆贴法”和“立体累雕法”,并借鉴雕塑、绘画、陶刻、珐琅、漆器、剪纸、蓝印花布等民族艺术的表现方 法,从而使均陶堆花艺术突破了作为陶器的装饰范畴,形成了一个有自身语言特征的艺术门类。
问:“堆花”又称“大拇指上的艺术”,有独特的技法和特色,请您介绍一下。
李守才: 均陶堆花工艺是装饰均陶制品的特殊工艺,是以大拇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组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艺术品。这种陶器上的堆贴工 艺,技巧性很高,是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陶瓷品种。
均陶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装饰风格讲究,构图繁密不乱,疏简有致,风格豪放而潇洒。手指堆贴的意趣畅然,釉色绚丽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经过堆花装饰的均陶,称之谓“均陶堆花陈设陶”或“堆花艺术陶”。
均陶堆花艺术是性灵的艺术,因为艺人要有悉心和诚挚的态度。泥的形态最能直接反映出对形态的感受,在粘土较湿润的时候将泥在手中搓成泥点、泥条或泥片,按 事前预想好的题材图形,用施压的方式,在素洁的坯体上进行着表述性的思考。被轻轻压下的泥形要有力度,又不能用力过度,形的深浅起伏非常敏感,有时显得非 常脆弱,包括最轻微触及的印痕,以至于手的纹理都清晰地印在图形上,只是经过干燥收缩及烧成后才显露得不是那么明显。在堆贴较大体积的作品,或表现某些堆 贴图形,需要站立及在运动中堆贴。这既是泥性的演绎,又是观念的表达。手的运动于泥的意义,娴熟的个性化技巧在泥土上留下了拓、搓、撕、揿、堆塑的痕迹, 以及泥在火焰中再生的情感轨迹。
问:“堆花”是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一直是师徒相授,说说您的从艺经历。
李守才: 我是1971年起从事均陶创作,师从张浩元老师,学习了十年的均陶手法和技艺。直到1984年,成立堆花陶艺工作室,均陶艺术开始从实用陶向艺术品转变。 1986年陶瓷公司在香港举办了陶瓷精品展,我在现场作堆花技艺表演,香港媒体纷纷报道,称我为“堆花艺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是堆花艺术的一个里程 碑。而对于我个人而言,1991—1992年在北京中央工艺美院陶艺术设计系成人《大专班》脱产学习的一年时间,是我从艺经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这 一年中,教授专家们和我们同吃同住在一起,悉心指导,不管是在造型塑造上还是题材创新上,还是技艺手法上,对于我都是一次历练。这次的学习机会对于我太重 要了,老师告诉我,传统不能丢,但更需要创新,由此我独创了“半浮雕”、“立体浮雕”堆贴法,使均陶堆花实现了从传统“平贴法”到“立体堆贴法”的飞跃。 1993年在台湾举办顾景舟师生联展,我作为唯一的堆花艺人也应邀前往,并作对话技艺现场表演,《中时晚报》的一篇报道《大拇指变魔术》,更使得我的堆花 技艺在宝岛大放光彩,就这样,一步一步,我一直在堆花艺苑中坚守着,直到现在。
问:艺术的发展贵在创新。解放以后堆花技艺不断发展,但是到了您的一代,尤其在您手中有了突破,谈谈有哪些创新。
李守才: 首先是题材的创新,以前都是花鸟、山水、人物、走兽,而现在则更加大胆的加入了艺术的元素,讲究本体与艺术的结合性;其次是技法上,这个大家已经很熟悉 了,就是从传统“平贴法”到“立体堆贴法”,独创了“半浮雕”、“立体浮雕”堆贴法,这是一次质的飞跃;还有就是在装饰上,改变了传统的堆花开光面的堆 贴,而现在我们创作首先选题材、定创意、定整体布局,进行整体画面装饰。而我们还不断借鉴雕塑、绘画、木雕、秦砖汉瓦、漆器、剪纸、蓝印花布等民族艺术的 表现方法,从而使均陶堆花艺术突破了作为陶器的装饰范畴。
问:堆花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您作为传承人,请您谈谈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李守才: 我用一句话概括吧。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如今堆花的形势应该是非常好的。随着琉璃瓦企业的关闭淘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行到均陶这一行列中,这是一个非常 好的现象,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找我,要我接受他们来拜师学艺。作为传承人,培养新人是我的义务和责任。我先后带徒36人,他们中大都在从事堆花工作, 其中工艺师2名,助工3名,有1名评为“新长征突击手”,还有2名评为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宜兴市“优秀青年陶艺家”。今后我更要更多的培养他们的 创新能力。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要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堆花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行当,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尤其是现在的 年轻人,一定要静下心来,否则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问:作为堆花技艺的领军人物,您对堆花今后的创新发展有何打算?
李守才:这么多年的坚守,我获得了很多很多的荣誉,这些我都要感谢时代,感谢政府,在以后的堆花道路上,我还会继续坚守,现在我每天要工作十多小时,并在自我创新的基础上,带好接班人,希望我们能共同进步,共同为均陶艺术、为堆花艺术的灿烂明天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