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0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紫砂之家讯:曹婉芬,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事壶艺创作。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著名艺人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1958年任紫砂工艺班“小辅导老师”,培训青年艺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上级委派,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紫砂壶艺工作者,促进了紫砂壶艺的普及。从艺五十多年,形成了集各家之长、创自成一格的艺术风格,创新设计了数百件套的作品。
1982年创作《玉亭壶》获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1983年作品《宝方抽角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90 年作品《壶艺掇英组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和“景德镇杯”国际精品大赛二等奖;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艺创作的《四季流芳组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大彬瓜楞壶》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嵌银丝无瑕壶》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苑林提梁壶》收藏于南京博物院。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个人专著《曹婉芬紫砂集》。
问:曹老师,您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第一批紫砂艺人,请谈谈您的从艺经历。
曹婉芬:我生于蜀山。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受到限制,没有继续学习,而是考入紫砂工艺厂开始跟朱可心老师学徒做壶。1956年分班后又到裴石民老师的班上参加培训,1958年到新紫砂工艺厂师从名艺人王寅春。1981年到紫砂厂研究所在顾景舟辅导手下工作,是其中的10人之一。我转益多师,七个老艺人几乎个个都教过我,因此我对他们的技艺都比较熟悉。
问:您是“七辅导”之一的名艺人朱可心的高足。2011年你们举办了朱可心的紫砂艺术研讨会,作为嫡传弟子您也出了不少力,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曹婉芬:朱辅导曾在中国美院进修学习,所以这次研讨活动放在杭州。出版了《紫砂意象》一书,包括论文集和师生作品集。这既是对紫砂艺术的研讨总结,也是对恩师的感恩和回馈,这是紫砂业界的一个好传统。我跟朱辅导的时间并不长,但受益匪浅,他的恩情我将永远铭记。
问:您学成满师后,当过“小辅导”,以后又参加厂里的技术革新,并担任技术辅导,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到周边农村,开展紫砂培训艺徒。可以说和老师一样,都能无私地传授技艺,您为什么能这么做?
曹婉芬:我是1958年开始做小辅导,70年代又到农村任教。是由厂里委派至新庄、西望、洋渚等地带班。当时条件很艰苦,交通又很不好,但是这是工作任务,必须克服困难。现在这些农村有很多人依旧在从事紫砂,可说是一项富民工程,我认为是很值得去做的。
问:您带过的徒弟多吗?
问:您办过几次个人作品展览?
曹婉芬:我近年办过两次展览。2005年省美术馆展出了128件作品,是从艺50周年总结;2010年北京民俗文化宫博物馆展出了我108件作品,我的儿子女儿和部分徒弟也一起参与了我的展览。
问:您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对自己的学生以及正在学艺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忠告?
曹婉芬:学习紫砂一定得接受正规训练,因此我对徒弟、子女的传授比较正宗规范,这有利于促进紫砂传承发展。1990年,为了传承紫砂全手工制作技艺,我和我的子女办了紫砂培训班,即“苑林阁紫砂艺术工作室”,按照正规的传统的制作方法,规范训练,有人想走捷径并不可取。我们根据紫砂制作传统手工技艺编了一本书,无私地传授自己的技能。
曹婉芬紫砂作品《童趣》
问:艺术贵在创新。您从艺以来,一方面致力技术革新,更多的是在艺术上创作新品。请您谈谈传承与创新的经验与体会。
曹婉芬:从艺以来,我一直注重作品的创新。我创新设计时既不失历史传统,又融入时代理念。有很多作品创作灵感来自生活,如《竹海提梁壶》就来源于宜兴竹海。《四季流芳》组壶是受到了历史发展的启发,将十二月花卉融于壶中,运用了多种技艺,包括方货、圆货、筋囊器都有,创新离不开传统。创新能否成功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很重要。
问:您是一位有爱心的艺人。2009年曾被评为“扶残助残”之星,作为大师您积极参加慈善事业,您是怎样看待名人的社会责任的?
曹婉芬:我在陕西捐助了10个孩子读书,其中有3个小学生,两个初中生,5个大学生。捐助这些孩子是受到了地税局一个活动的启发。我在宜兴也捐助了5个贫困生,他们也相当优秀,其中有一对双胞胎,是孤儿,当时是由民政局牵线捐助的。现在他们已经大学毕业走向了社会。有个男生叫葛知,因车祸高位截瘫,他当时状况不是很好,对生活没有信心。经人介绍拜我为师学习做壶,从此对紫砂感兴趣。他每周都来请教,我对他手把手进行指导,现在他的生活已经能够自立。
问:您可以说一门都从事紫砂,且子女们都有成就,您的家庭还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对此您有何感受?
曹婉芬:我的家庭确实比较和睦,家庭环境比较好。子女媳婿都成才,儿子范建军是省大师,女儿范建华是省名人、女婿陆君是高工,儿媳费寅媛是工艺师。他们都比较优秀且刻苦、认真,对事业很有追求。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公益活动,在技艺的传承方面都做得很好。前面说的紫砂培训班已办了3年,每期有30 多个人,其中6个人已经考上技术员的职称。我们还与无锡工艺学院挂钩,由他们负责文化专业教学,我们传授手工制壶技艺,是很正规的培训。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甚至有些紫砂界的艺人也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里培训。培训授艺的形式应该说是正规的。
问:历史上女艺人极少,新中国成立后女艺人成了“半边天”,国家级女大师也有3位。您认为女艺人的优势在什么地方?“三八”节快到了,您对年轻的女艺人有何希望?
曹婉芬:相对于男的而言,女大师的比例较少。女的成材要辛苦得多,毕竟要有家务事情,干扰很多。现在还是男生多,女生出秀的很少,可能创新思维不如男生。创新是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