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详情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顾景舟大师鉴壶的技巧有没有?

被浏览:32

顾景舟大师鉴壶的技巧有没有?

推荐回答

顶楼    2025-03-31 18:30:23

1982年顾景舟先生受邀到北京故宫做紫砂的研究。当时他的研究意见被馆方做了一个笔记。这个笔记,经过三十几年,又有很多新的发现,针对这些笔记有专家(查资料未得确切,如有壶友知道可留言)做了部分修正。(本文在考据时,又增添了一些更确切的资料,供壶友参考)

1.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二看泥色;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2.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泡茶有关系。(注:目前发现清初至乾隆时期的一些大壶,也有多孔的,如直排的三孔以及铜钱式孔,所以还要多辨别)

4.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5.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须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工。(注解:此处即指紫砂泥绘工艺)

 

6.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原注:指的是加彩百果壶,紫砂加彩工艺应该乾隆早期盛行,但是白果壶加彩或者更晚,嘉道时期左右;注解:紫砂加彩工艺始创于清代雍正,盛行于清朝乾隆。最初的紫砂器是不加彩的,明代正德、万历年间的紫砂器都是没有加彩的)

7.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原注:根据新近紫砂证明,此作应该不晚于乾隆)

8.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9.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原注:不一定,也许是道光时期另外一位名家“任”“贞祥”;注解:注意同名,之前我们出过同名紫砂艺人详解文章)

10.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原注:个别特例见过,乾隆黑漆描金壶就是特例之一)

11.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2.“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做壶。

13.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原注:潮汕壶)

14.“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5.“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原注:说的是“供春树瘿壶”)

16.“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注解: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17.“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原注:邵元祥应该是康熙雍正时期人)

 

18.“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19.“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0.“国良”紫砂提梁式壶。晚清时作品。(注解: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874-1939],原籍无锡,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

21.“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

22.“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

23.“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4.“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原注:目前紫砂界已经公认“笨岩”所制都是御制紫砂壶)

 

25.“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注解:程寿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

26.“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27.“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28.“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29.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0.“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原注:最新资料证明,圣思姓“陈”)

 

31.“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2.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3.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原注:不全然如此,我认为大部分泥绘笔


回答者:贺洪梅 已有0人觉得有用

TAG关键词:

相关问题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